October 15 - Written By

狗咬伤有多危险?一篇解析狗咬伤的风险与后果

每年全球都有数千万起狗咬伤事件发生,从轻微的抓咬到严重致残的伤害不等。无论是在公园、街道,还是他人家中,这类事故随时可能发生。

狗咬伤可能造成严重创伤,例如深层穿刺伤、组织撕裂,甚至骨折。而这类事件的后果远远超出身体疼痛,还可能引发感染、传染病、心理创伤和经济负担,对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长远影响。

事实上,许多狗咬伤事件都与主人管理不当有关。若宠物主人能负责任地对狗进行训练、早期社交,并在户外拴好牵引绳,许多伤害都是可以避免的。了解狗咬伤的风险,是减少此类事故、保护人和宠物安全的关键一步。

狗咬伤的危险性

全球估计约有7亿只狗,其中约75%为流浪狗,只有四分之一是由人类饲养和照顾的。但数据显示,大多数狗咬事件的主角,其实是“有主之狗”。加州公共卫生部的数据显示,在2006年至2010年间,77%的动物咬伤报告来自家犬。

一项对1,724起狗咬事件的深入分析发现,家犬比流浪狗更容易攻击人,攻击频率更高,更倾向于咬头部和颈部,且更可能造成需要急诊处理的伤势。此外,家犬体型普遍较大,更容易对脸部或颈部造成严重伤害。

狗咬伤还可能传播感染和疾病。狗是多种人畜共患病(zoonotic diseases)的携带者,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通过咬伤传播的狂犬病。尽管不是所有狗都携带狂犬病毒,但世界卫生组织(WHO)指出,狂犬病每年造成数万人死亡,其中约40%的受害者是15岁以下的儿童。

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(CDC)统计,2021年全美共报告了81起致命性狗咬事件,较2018年上升了131%,比2019年增加了69%。2023年,非营利组织记录至少58起狗咬致死案件,说明这一问题依然严峻。

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(NIH)的一项研究,美国每年因狗咬导致死亡的比率为每亿人口7.1人,其中约57%的死者为10岁以下儿童。CDC还指出,约五分之一的狗咬伤患者需要接受医疗治疗,全美每年平均有337,103人因狗咬进入急诊室。儿童是主要受害者,咬伤事件中他们的比例远高于成年人。

儿童之所以特别容易受到严重伤害,是因为他们反应速度慢、力量较小,体型也更容易使头部或颈部处于狗的攻击范围内,一旦被咬伤,往往需要立即治疗。

狗咬伤治疗

如何在狗咬伤后进行急救处理

如果您在家中被狗咬伤,可以进行初步急救处理。以下是一些建议步骤:

● 止血 — 使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按压伤口,帮助止血。

● 抬高受伤部位 — 抬高受伤区域,有助于防止伤口肿胀或瘀伤。

● 洗手 — 清洁伤口前务必先洗净双手,以防感染。

● 止血处理 — 用干净、干燥的布对伤口施加直接压力,帮助止血。

● 清洗伤口 — 使用肥皂和温水仔细冲洗伤口,清除污垢或细菌。建议用流动的清水冲洗 3 至 5 分钟。

● 涂抹抗菌药膏 — 使用抗菌或抗生素药膏,可降低感染风险。

● 寻求医疗帮助 — 为了安全起见,最好由医生检查伤口,特别是如果咬伤发生在脖子、头部、面部、手部、手指或脚部等部位。

医疗处理选项

对于较严重的狗咬伤情况,例如伤口较深或范围较广,医生将评估是否涉及神经、肌肉或骨骼受损,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适当治疗措施,以避免感染等并发症。根据伤势的严重程度和具体情况,可能需要以下治疗:

● 破伤风疫苗注射

● 缝合伤口

● 口服抗生素

● 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治疗(PEP)

在美国,狗感染狂犬病的情况非常罕见。但如果狗的健康状况不明或检测结果呈阳性,仍可能需要进行PEP治疗。这包括清洁伤口,并注射人类狂犬病免疫球蛋白(HRIG)和四剂系列疫苗。

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(CDC)的指南,在狗咬伤可能导致Capnocytophaga等细菌感染的情况下,医疗人员可能会先使用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措施,并在诊断测试结果出来后再调整为更具针对性的抗生素疗法。

如果患者出现链球菌(strep)或葡萄球菌(staph)感染,医生可能需要对咬伤周围区域进行引流,并使用抗感染药物防止病情扩散。而对于蜂窝组织炎(cellulitis)患者,常使用如青霉素(penicillin)或阿莫西林(amoxicillin)等抗菌药物,疗程为 7 到 10 天。

在某些情况下,狗咬伤可能会造成毁容性伤害,特别是当狗咬到面部或颈部等敏感区域时。如果伤势严重,可能还需要进行整形手术。

狗主人责任

狗咬伤的法律责任依据各州法律有所不同,但大多数州对狗主人的责任采取较为严格的态度。例如在加州,狗咬伤案件适用“严格责任”原则。这意味着无论:

● 狗是否有攻击前科,或

● 主人是否知道狗可能造成伤害

只要狗咬人,狗主人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。严格责任适用于公共场所或私人财产内的咬人事件。受害人有权对狗主人提出赔偿诉讼。

目前,美国有 16 个州(如阿拉斯加、德州、爱达荷州)采用所谓的“一次咬伤规则”(One-Bite Rule)。在这些州,狗在第一次咬人时,主人通常不承担法律责任,除非能证明他们知道或应当知道狗有攻击行为或危险性。要在这类州追责,需证明:

● 狗以前曾咬人或表现出攻击性,且

● 主人知道这一行为却未采取合理措施控制狗的行为。

此外,在某些案件中,受害人还可以提起过失责任诉讼,证明狗主人未尽到合理的照看责任,且这种疏忽直接导致了伤害。若狗主人违反了特定法律(如牵狗规定或疫苗接种要求),还可能适用“当然过失”(negligence per se)原则。